2014/10/17
「七寶瑞光-佛教藝術」論壇 於南華大學登場

「七寶瑞光-佛教藝術」論壇 於南華大學登場

導覽中國南方佛教藝術,解讀「七寶阿育王塔」

【嘉義訊】目前在佛陀紀念館展出的「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首次跨海來台,展示從漢代到明代、跨越1500年的佛教歷史文物,為讓參觀者深入了解南方佛教文化藝術的發展,南華大學特別於展出期間與佛陀紀念館共同舉辦「七寶瑞光-佛教藝術」學術論壇,並於101617日邀請大陸博物館界學者與大家分享和交流,此論壇不僅讓學子對佛教藝術有深層的認識,也更加了解佛教文化的流傳與發展,相當有意義。


  由南華大學與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聯合主辦的「七寶瑞光-佛教藝術」學術論壇,於1016日下午在該校國際會議廳展開,當天由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副館長如川法師陪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安與大陸博物館界專家學者蒞南華大學拜會校長,並與該校師生進行交流座談,深入導覽「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的展覽特色,進而了解南方佛教文化與藝術。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該校相當重視宗教人文與藝術,此系列活動不僅可讓師生透過佛教藝術特展的參觀、學術論壇的交流提升藝術涵養,亦有助於在學習與研究上的啟發,更能藉此促進兩岸佛教文化的交流,相當有意義也非常難得。校長也特別鼓勵師生於課餘時間,前往佛陀紀念館參觀「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


  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副館長如川法師指出,該展覽結合中國的浙江、四川、南京、蘇州等五大博物館(),共展出88件從漢代到明代、跨越1500年的佛教歷史文物,融合了文化、教育、藝術、歷史的內涵,整個展覽中,可看到不同文物的時代性、地域性及人文歷史的脈絡,為讓展覽活動的效益擴及至學術研究上,特別於南華大學舉辦學術論壇,希望藉由大陸博物館界學者的解讀與剖析,以及開放式的座談,讓大家對南方佛教文化與藝術有更深層的認識,同時也藉此促進兩岸在佛教藝術上的交流。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安表示,為推動兩岸佛教文化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特別規劃五年的文物交流合作,主要以佛教的傳入、傳播及本土化發展為線索,表現佛教東傳的不同歷史進程、不同地域與佛教文化特色,第一年首展策劃「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2013推出「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展出絲綢之路沿途出土重要文物;今(2014)年則以「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為主題;未來兩年將陸續展出中原及東方佛教藝術,讓大家全面瞭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發展。


  姚安主任說,此次重點文物「七寶阿育王塔」,乃是一座有千年傳奇之稱、供奉佛骨舍利的鎏金寶塔,它緣起於最珍貴的佛骨舍利,當時印度佛教已漸式微,某印度聖僧將已歷千年的釋迦牟尼「頭頂真骨舍利」,輾轉帶到了北宋時期的金陵(現代的南京),並保藏於長幹寺地宮中,直至西元2008年才再度出土,重現世間。截至目前所發現的「七寶阿育王塔」,這是最大且最稀有的鎏金佛舍利寶塔,該寶塔本身的藝術價值甚高,塔剎、塔身和塔基上都刻有精美的文字、浮雕;畫面和文字內容更展現了釋迦牟尼從出生、成道到涅槃的過程。


  「七寶瑞光-佛教藝術」學術論壇探討了有關「北宋長幹寺七寶阿育王塔」、「吳越國佛教遺物」、「四川博物院的佛教文物收藏」、「姑蘇佛光遺寶珍藏─蘇州博物館藏佛教文物鑒賞」、「文物策展引領中國之美」等主題,南華大學藝術學院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周義雄教授也將講述「北魏石窟造像藝術與創作演繹」之主題,此論壇以開放式進行座談,並透過問答討論的形式,各界學者與參與者的互動交流甚歡。
Go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