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3
「南華米」慶豐收 大學生體驗焢窯樂趣

「南華米」慶豐收 大學生體驗焢窯樂趣

「南華米」慶豐收 大學生體驗焢窯樂趣

【嘉義訊】南華大學今年度與農民契作的第一期「南華米」已全數收割,共收成濕穀2萬7千斤,為慶祝南華米的豐收,「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辦公室所指導的「南華快樂農夫社」與上林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稻田裡的焢窯」活動,於7月2日傍晚熱情號召學校師生、社區民眾一起動手體驗砌窯樂趣,品嚐熱呼呼美味的烤番薯和玉米,體驗農閒時期鄉野的焢窯樂趣,場面歡欣熱鬧。

    南華大學自去(102)年與在地農友契作,以生產無毒的「南華米」,受到廣大迴響,今年第一期稻作豐收,休耕期剛好學校放暑假,於是利用第二期稻作尚未插秧的空檔,與大林鎮上林社區發展協會規劃控窯活動,讓大家更接近土地、且體驗農閒樂趣。

    伴著夕陽,在稻田的一端,社區長者帶著學生攥乾草、堆土窯、生火準備焢窯;另一端,學術副校長慧開法師教導社區孩子們放風箏,田野間充滿愉悅的歡笑聲。活動當天焢窯用的玉米、地瓜等食材,都是社區居民自己無毒栽種,免費提供,社區媽媽們也熱心提供美味佳餚竹筍粥、絲瓜湯、仙草冰、鳳梨讓大家享用。

    上林社區發展協會孫家榕總幹事說,農村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社區裡越來越少聽見兒童的歡笑聲,科技進步使兒童放學就窩在家裡,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或滑手機,幾乎都成了低頭族,雖然住在鄉下,也很難得有機會接觸大自然,此次非常感謝南華大學師生的協助,以及社區媽媽們的熱心參與,讓社區兒童有機會享受到這樣的童趣,同時,也希望藉此讓社區長者認識到無毒家園的重要,田間沒有農藥,大家才能放心讓小孩在田裡玩耍。

    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慧開法師是「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主持人,他表示該計畫是從「生態永續」和「農業文創」兩個面向引導學生結合在地產業、善用生態資源,除了與農民進行契作代耕合作,也希望藉由多元化的活動讓學校師生與社區民眾互動。為與社區達成共識,慧開副校長多次親自深入社區與居民溝通,瞭解農村社區發展的特色與困境,進而協助提供解決之道。此外,今年亦初步完成閒置空間的調查,選定「陳大振阿公的厝」進行老屋活化,為社區打造新亮點;慧開法師也特別感謝總幹事的熱心協助,以及社區居民積極的參與,因此,特別選在種植南華米的田地,邀集社區民眾一起控窯同樂慶豐收,也讓大學生體驗純樸的農村生活,感受田野控窯的樂趣。

    南華大學「跨科際」計畫協同主持人王昱海老師指出,從去年推出「南華米」、今天的「稻田裡的餐桌」、加上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走吧!到農家打工換宿」徵文比賽,希望一步步讓學生感受到務農不必然是痛苦或迫不得已的選擇,它其實可以很有趣,而且絕對是件非常有尊嚴的職業。台灣的農業需要新血,希望藉由執行這項教育部計畫,可以讓更多人發現農業之美,進而願意投身這項產業。

    當天,不少大學生與社區孩童都是第一次體驗田野控窯,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特別是來自日本的外籍生松田貴繪同學,不僅對控窯活動感到新鮮有趣,也藉此更加認識台灣的農村生活,令她相當難忘!


Go Back
Mobil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