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以「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三好校園」為辦學特色,並在這四項特色及其他多方面展現出優良的辦學成果。

(一)生命教育
本校以宗教興學,強調生命力與人文精神,自創校以來,即重視培育學生的品格。
自103學年度起,將創校傳統的「成年禮」及新推動的「正念靜坐」納為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藉以增進學生生命自覺,強化正向思考及提升學習動機,並秉持「生命力帶動生命力」之精神,以系統化推動生命教育, 從「制度面、課程面、教師面、學生面及推廣面」等五大構面深耕校園生命力。 在教育部支持下,更於2017年9月至印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駐點,成功將生命教育從校園擴展至社區、社會乃至國際, 以成為國際生命教育標竿為目標。

1.創校傳統─以古禮儀式舉辦成年禮
為讓大一新生從稚嫩的青少年蛻變為具備「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精神的成年人, 於創校初期(民國86(1997)年1月23日)依循古禮儀式舉辦第一屆成年禮,自此成為本校的傳統與特色。學生也經由「淨儀、始加禮、再加禮及三加禮」的儀式洗禮, 用心體悟到父母撫育的艱辛及師長教導的恩澤,儀式中蘊含著自我肯定、承擔責任、心智成長及感恩回饋的意義,旨在培養學生負責任與感恩回饋之心。 此外,活動中也辦理「親師座談會」,讓家長見證孩子成年的重要時刻,也能與老師互動,關心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既莊嚴又溫馨的成年禮讓參與的家長無不感動, 歷年來受到廣大迴響,多年來更獲嘉義市政府委辦「嘉義市成年禮」,近年亦有不少高中職校前來取經,希望能將成年禮的精神加以推廣、擴大影響。 109學年適逢創辦人星雲大師95歲珍壽暨創校25週年雙喜之年,特別將成年禮移師至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由林聰明校長率一級主管、系主任、導師及 大一新生一行約1,200多位師生回佛光山,展開感恩之旅,110學年度配合疫情期間的防疫政策,並特別於戶外的平安草原進行,共有1,162位新生邁入成年,共計480位家長蒞臨觀禮, 111學年度共有901位新生邁入成年,共計408位家長參加始加禮儀式。

2.全國首創「正念靜坐」必修課程
本校自102學年度起推行「正念靜坐」與「書寫心經」,藉以培養學生專注力與人格修養。自103學年度起開設「正念靜坐」課程,並納入大一新生「大學涵養」必修通識課程。 針對學習課程學生採取生命自覺量表(前測-後測),結果發現:學生在「生命自覺量表(4點量表)」自我反省、自我成長及同理心達3.2以上人數比率由73%至82.34%, 皆呈整體上升趨勢。

3.樂活學習,終身學習
為推動生命教育、鼓勵終身學習,本校開設生命領域特色相關課程,以學分班、工作坊、營隊活動、職訓等多元方式辦理研習課程。此外,也因應高齡化社會, 積極配合教育部辦理「樂齡大學」,為銀髮族量身規劃一系列的學習課程,提供長者歡樂、健康的學習園地,自民國99(2010)年開辦至今,每年皆獲得熱烈迴響。於民國109(2020)年 獲TTQS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訓練機構版「銀牌」及「TTQS企業機構版」評鑑肯定。未來將持續為廣大民眾提供優質的終身學習環境,以促進提升生命品質,永續經營快樂人生。

4.珍珠培育,閃亮耀眼
本校「培育珍珠學生計畫」係由珍珠導師協助珍珠學生適性發展、激發潛能以強化自信心。 自102學年度辦理迄今,已培育166顆珍珠學生。 其中於民國105(2016)年自應社系畢業的台灣海倫凱勒劉育伶同學,熱愛生命的她,以獨特的演說方式參與公眾活動,分享獨特的生命經驗,感動許多聽者,也激勵許多孩童, 更幫助許多視障與多障者完成學業。
(二)環境永續
本校校地面積63.18公頃,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素有「森林大學」之稱。長期以來,致力推動節能減碳與環境教育,以「永續環境、營造樂活森林校園」之特色發展,定期撰寫永續報告書,作為永續發展改進依據。為持續深耕在地,創造新價值,並能與國際接軌,近年更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17項指標作為實踐發展學校特色之標的,促進教學、研究及產學能量之提升,以落實大學社會責任,邁向永續發展之路,致力打造世界級的綠色典範大學。

1.施行節能減碳,減緩氣候變遷
以達成民國117(2028)年全校碳中和,邁向淨零碳排為總目標,長期施行資源回收、廚餘與落葉堆肥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節能節水措施,提高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資源回收率達50%;推動用紙減量,邁向無紙化辦公及開會或重複用紙,逐年降低用紙量;推動環保低碳活動,建立太陽能農電共生示範教育基地,降低碳排;在學生宿舍屋頂加裝太陽能板、圖書館設置智慧換氣裝置,全面採用省水省電設備,更計畫性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獲經濟部能源局頒發「ISO 50001認證」。

2.投入環境教育,培養國際級綠領人才
於民國105(2016)年成立「永續中心」,以永續環境教育及環境監測技術知識為核心,解決氣候變遷之減緩與調適。 每年由通識中心開設51門多元化的環境教育課程,爭取教育部補助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規劃系列講座、體驗活動、戶外學習等環境教育活動,並辦理相關培訓課程,包含低碳飲食校園蔬食推廣、校園減塑活動等,更開設「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招收本國籍及國際全英文專班學生;亦開設水土保持技師碩士學分班,110學年度開始招收在職專班,致力培養國際級綠領人才。

3.建構低碳永續校
即時監測校園溫濕度、風向、降雨及空氣品質,觀測站下方建構透水鋪面研究示驗區,進行海綿城市研究;設置黑木耳太陽能溫室及農場,研究循環農業;設置蜜蜂養殖區,推廣林下經濟;於民國107(2018)年進行校內碳盤查,通過「ISO14064-1認證」,未來將廣設太陽能電板,減緩氣候變遷,期許在民國117(2028)年內達到碳中和校園之目標。

4.打造國際級綠色大學
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本校不僅輔導嘉義縣大林鎮獲得國際慢城認證,也扎根社區成立駐地工作站,輔導永續發展相關措施,並協助縣內或鄰近縣市中小學及機構進行環境教育研習,讓環境教育理念加以推廣與落實。更配合國家新南向政策,將歷年的成果與經驗推廣至泰國、印度、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國家,持續推動綠色大學的發展目標,打造亞洲及國際生命教育典範及環境永續大學。

5.施行成效
(1) 雨水回收量達5,988度,汙水再利用,回收澆灌量達39.28%。
(2) 資源回收率高,平均每年每人產生垃圾有效資源回收率48.29%,每人垃圾量降低14%。
(3) 綠色採購金額佔嘉義縣109年度綠色採購目標值之39%。
(4) 宿舍設置太陽能、熱泵供應熱水以減少鍋爐用油,節省燃油量約35,000公升(依據外氣溫度及熱水使用狀況變動),節省燃油費用約100萬元,減少碳排量約100,000Kg/CO2
(三)智慧創新
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教學,強化智慧創新的數位學習校園與國際化友善校園,使南華走向世界,世界走向南華,以學習力提升就業競爭力,並培育未來具領袖、創新及國際人才的學習力與實踐能力,以塑造品牌特色大學。

1.創新教學,翻轉學習
日新月異的知識與技術不僅改變人類思維與生活樣態,也衝擊傳統的教育模式,隨著電腦資訊與網際網路的盛行,各種教學場所與學習平台也朝著遠距網路影音教學發展,逐漸突破傳統實體教室教學的空間與時間限制,而科技創新更是翻轉Z世代學子的學習動力之一,因此,建置智慧化校園已成為重要趨勢。 本校於民國105(2016)年建置「多功能數位學習中心─e學苑」,以強化翻轉教學、數位學習、完善教學環境,優化學生學習氛圍為目標,提供高功能數位科技設備,分別建置科技化、數位化的高功能學習設備,設備含括1間TED演講練習室、1間MOOCs練習室、1間3D創意中心、1間數位媒體中心(虛擬攝影棚)、1間後製中心、3間翻轉教室及1區自覺學習區。且本校亦備有同步遠距教學軟體(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Moodle)、錄影相關器材、EverCam 螢幕錄製軟體等多種教學工具供教師申請運用;亦建置PBL翻轉教室,配置色彩多元的教具與環繞教室的數位影視設備,提供問題導向學習課程使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實務問題為核心,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提升競爭力。

2.智能科技創新,培育跨領域人才
AI時代已經來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與物聯網(IOT)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本校科技學院擁有專業的「i Lab APPLE專業實驗室」、「互動式體感遊戲實驗室」、「機器人應用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及「實體電路佈局銲接實驗室」,供學生學習大智慧科技研發,師生不僅共同研發出各項應用程式,如:VR校園導覽、VR解謎遊戲、寫字機器人、機械手臂及3D列印作品等。自然生物科技學系的「智能環控植物工場」更是以實現「農業工業化」為目標,並透過「植物栽培及遠端智能服務」院跨領域學分學程,將科技技術導入農業生產以無線遙控技術改善農業問題,培養學生具備飲食素養,能規劃、管理、選擇、準備和食用健康的食物。

3.打造「境教共生」平台,培育藝術與設計領域人才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為因應時代與產業發展趨勢,致力於「數位與傳統的融合演化」,並導入數位科技媒體,提升學生的設計層次與美感。於民國108(2019)年1月成立「視覺創客產房」,建置6500K、4000K及3000K三種不同色溫的燈光,讓學生瞭解創作及展示時運用不同色溫燈光的功能及效果,更設置色彩辯色分析系統訓練學生的色彩敏銳度,另設有結合相機拍攝與軟式打樣(螢幕)的「數位典藏色彩管理系統」,教導學生以九宮格測光法,讓數位典藏的色彩更加精確,成功將藝術融合「創新設計」,從既有的傳統產業轉型為創意產業,進而發展出產業的創新加值。

4. i NHU智慧推播導覽三好校園
設置雲端智慧校園推播系統,讓遊客及貴賓能利用互動式電視平台,快速導覽本校即時訊息、辦學特色、各學院介紹及大樓簡介、優良教師及職涯發展等訊息。透過推播導覽系統也能讓三好校園的影音短片及校園各項活動讓大家更快速獲得資訊。此外,更推動「無現金大學」計畫,讓學生可以在校園內使用學生證悠遊卡消費或各項設施,更可利用「台灣pay」、「Linepay」行動支付系統,在校園內享受「i生活」。

5.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採用宇宙
結合元宇宙科技增置3D模型場景精進虛擬場館,建置生命光澤、成長蛻變、璀璨三好、正念靜坐、自然療癒、死亡尊嚴等互動場景,強化虛擬場域的參與體,並建置元宇宙學習三部曲,透過「偏鄉小學雲端參覽、現場元宇宙體驗、意象館導覽體驗學習」三部曲,融合科技與生命教育,擴展生命教育線上、線下影響力。
(四)三好校園
本校秉持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之理念,透過身教、言教、境教形塑友善的三好校園,在校園內懸掛三好旗、播放三好歌,更設置「三好燈」鼓勵師生時時行三好,將「三好運動」落實於各項制度、課程、活動及校園環境中,教導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三好精神。此外,並精進創新校內既有構面的推動項目,以參與實踐的三主軸理念,向外推動至社區的參與,透過「持續強化生命教育課程」、「積極實踐在的社會責任」、「擴大陶養生命自覺情境」三大願景,拓展三好品德影響力。創推學生自主學習護照「三好護照」,鼓勵學生參加三好服務活動及相關教育講座,每學期護照獲150點以上,將不定時公開獎勵頒發榮譽狀。

1.關懷弱勢,輔導學習
本校約有10%以上屬於經濟或文化不利者,自我價值及效能感較低,近年來極力推動「以學習取代工讀」機制,規劃一系列經濟不利學生輔導措施,從「課業輔導協助、就業服務與創新創業、職涯規劃與輔導、學習卓越與社會實踐、就學招生協助、學習中心、推廣蔬食文化」等措施進行,強化營造優良學習環境,成立學習中心機制,培養經濟不利學生學習風氣,參與各項主題課程,同時配置Tutor協助課業輔導,課程設計著重讓每位學生於課堂上能討論、分享、回饋,讓每位學生自信飛揚與同理待人。透過學習中心持續推動各項學習輔導,108年弱勢學生在基礎力、跨域力、就業力及創新力等四項學習能力部分,達成綜合評量尺規標準之人數比例達80%。

2.資源共享,回饋社區
近年來除了結合服務利他實踐方案,帶領學生深入社區進行服務並關懷年長長輩、幼童及弱勢族群,積極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藉以培養學生團隊在地服務的能力,歷年來深獲肯定與好評。 本校於民國105(2016)年9月首度與「蔡衍明愛心基金會」攜手合作舉辦「旺旺公益青年送愛下鄉趣」活動,藉由青年學子發掘生活周遭需要關心的弱勢家庭與獨居老人,推動年輕世代直接了解社會的真實面,放送更多「助人」的正能量,讓本校經濟弱勢學子受惠的同時,也能有發揮愛心回饋社會的機會,迄今已持續合作辦理超過8年,成功將愛心傳遞到社區每個角落。 自民國106(2017)年起每月至社區舉辦「現代華佗大林開講」健康講座,邀請各專科的權威醫師分享健康資訊,提供社區民眾豐富多元的健康養生的醫學常識,至民國110(2022)年12月共辦理57場講座,共有3,681人次參加,展現出本校與在地連結、共享資源,並實踐三好運動的精神。

3.深耕地方,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本校長期深耕地方,將「在地連結」作為核心概念,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107-108年度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包括「建構人文療育健康快樂嘉義城鎮計畫」、「嘉義縣六腳鄉文化聚落共榮發展計畫」、「107年度USR大林慢城營造趣」,與鄰近的溪口鄉、六腳鄉、大林鎮進行在地連結,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之概念,鼓勵教師帶領學生組成跨系科、跨校聯盟,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源,共同促進在地產業聚落、社區文化創新發展,並增進學生對在地認同,進而激發在地就業或在地創業的概念,善盡本校社會責任。

4.以服務為本,放眼國際
為培養學生具備服務熱忱、落實三好精神,以展現專業的禮賓形象,於民國104(2015)年成立「親善大使」,主要擔任校內各項典禮活動之接待服務。為使團隊更加專業與精實,除了禮聘國家級的禮賓講師蒞校培訓指導儀態、口條及典禮儀式之外,近年來,更培養校園導覽人才,讓親善大使亦具備中外語導覽的解說能力,成軍九年來參與校內外活動超過300場,曾接待過來自海內、外貴賓,也曾獲政府機關及企業邀請擔任禮賓大使、典禮服務等,包含擔任「2018台灣燈會」禮賓大使與中外語導覽人員、「嘉義梅山太平雲梯啟用典禮」、「大林慢城攝影比賽暨LOGO徵選頒獎典禮」、「嘉義救國團團慶」、「嘉義地區優秀青年表揚大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2022年中區協會年會司儀」、「環保盃桌球賽禮賓大使」、「桃城同濟會交接典禮禮賓大使」等活動,成功扮演提升學校形象的代言人,表現深獲肯定,也發揮團隊兼具服務在地的社會責任。

5.跨校聯盟,推廣三好
為了加以推廣「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的精神,本校於民國105(2016)年7月首度號召嘉義地區各級學校,包含有秀林國小、山美國小、福樂國小、民和國小、隙頂國小、貴林國小、志航國小、來吉國小,以及新港國中等9所學校,組成嘉義地區「嘉言義行心校園」合作交流平台跨校聯盟,近年更跨縣市與雲林縣、台南市等地區各級學校結盟,建立夥伴關係,擴辦「嘉言義行心校園」合作交流平台跨校聯盟,共同推廣三好運動,營造三好校園,發揮大手牽小手的力量,攜手打造三好家園,以促進社會祥和。

Mobil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