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訊】114年嘉義縣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於11月15日舉行成果展,並同步辦理嘉義縣骨鬆骨折聯合照護(FLS)各衛生所頒獎典禮。縣長翁章梁、衛生局長趙紋華、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崇桓常務理事、大林慈濟醫院與嘉義長庚醫院專家、地方民意代表等貴賓皆蒞臨支持。成果展以研討會形式呈現,共製作50面海報看板,展出計畫理念、團隊介紹、20班成果數據、指導員課程分享及多則學員故事;活動亦頒發「大腿肌力進步獎」、「規律運動獎」,並安排太極八段錦展演、體適能競賽與學員現身說法,展現300多位學員的努力成果。該計畫以「創新嘉義健康新未來—骨鬆肌少聯合照護」入圍行政院政府服務獎,展現縣府與南華大學合作成效。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程連續第二年承辦嘉義縣衛生局「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計畫,旨在改善衛生局3+1行動醫療篩檢中「骨鬆肌少高風險者」的健康狀況。計畫自5月12日至10月31日分兩期辦理,共431位學員參與720堂課程。全縣16鄉鎮(除大埔與阿里山)均設平日班,竹崎、中埔、水上、民雄另設夜間班,共20班。該校派出28位專業指導員帶領12週統合運動課程,每週三次、每次兩小時,包括大重量阻力訓練、CrossFit混合運動、複合式健走、太極八段錦與自主練習,並於課後提供高鈣乳清蛋白補充。期間完成40場科技體適能與KFORCE肌力檢測,345人完成前後測,精準掌握學員身體變化。
依數據顯示,今(114)年度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3.1歲,較去年減少5歲,夜間班更降至59.04歲,顯示運動介入年齡成功年輕化。整體出席率達八成以上,較去年提升。身體組成方面,總體重下降20.5公斤、體脂下降92.7公斤、全體肌肉量增加73.2公斤;體適能部分,上肢肌力平均提升2.25公斤、柔軟度提升4.92公分、心肺耐力的活動步數提升11.35步,心跳每分鐘下降2.32下,下肢肌力最大作用力增加133.45 N,發力率提升227 N/s,平衡力在開眼與閉眼狀態下的移動徑長分別下降5.18與8.59公厘。整體指標全面正向成長,證明以「大重量阻力訓練×複合式健走×太極八段錦×自主練習」為核心的課程,具改善骨鬆與肌少之成效,今年度的「混合運動」模式更具效果。
南華大學運動學程主任許伯陽暨本計畫主持人表示,兩期為期六個月的課程得以順利完成,主要是課程設計得宜、師資專業及學員重視自身健康,亦感謝各衛生所護理長、護理師與志工的協助。此外,本計畫多項作法具全國領先性,包括以衛生所為據點開班、擴展夜間班、導入科技體適能與KFORCE檢測、開發可攜式重訓器材及適合偏鄉的徒手混合運動等,使運動處方更具彈性且亦落實。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指出,嘉義縣雖已脫離最老縣市,但高齡者的健康不能鬆懈,衛生局透過運動介入促進民眾健康、並降低介入年齡,值得肯定。衛生局長趙紋華亦感謝南華大學團隊的投入,使課程深獲好評,並帶動各衛生所建立標準化流程,提升民眾的運動意識。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以民間健身俱樂部團課費計算,本計畫已創造3.13倍的健康產值,且尚未計入學員採購乳清蛋白、健走杖、器材,或因健康改善而減少的醫療支出。他強調,改善身體組成需提升運動量並搭配飲食營養,且須將運動融入於日常,才能達到增加肌肉量並降低體脂的效益。